近日加密貨幣圈的穩定幣TerraUSD(UST)之亂,本來受影響規模並非很大,但執筆之時已蔓延到另一穩定幣Tether(USDT)亦有「脫鈎」跡象,假如再發展下去,有機會波及其他風險資產拆倉,本身已經沽壓甚深的科技股或會雪上加霜。見微知著,從「穩定幣事件」可看出,聯儲局放水時代培養出來的幾個大泡沫正在崩塌,說到底就是近10年極低息環境種下的因,始終有借有還。

今年市場經歷了極其動盪的第一季後,作出第二季的投資部署之前,阿米有幾點觀察和分析想跟大家分享。
先講宏觀形勢,上季令市場最為緊張的就是俄烏戰事,不過短期內無論是新一輪和談還是膠着的戰事,形勢再惡化機會已經不大,「戰時概念」包括能源、糧食價格以至延伸到化肥股及軍工股等,明顯由高位回落,市場基本已經排除會出現最極端的情況,包括歐洲大戰和出動核武,其他情況則基本在計算之中,因此不會引發金融恐慌,投資者焦點就回到「通脹與加息」循環上,戰事對商品短缺只是火上加油,就算平息了亦未能解決原本的供應缺口,通脹升溫難化解,經濟會否出現滯脹抑或衰退,才是現時投資者最關心的事。
雖然今次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口風相當「鷹派」,並表明下次5月的會議可能會加息0.5厘,但投資者仍未出現恐慌,反而視今年密集加息是抑制商品投機風潮的有效方法,可見市場現時是擔心通脹多於打仗。
美股主要指數在3月中俄烏戰事膠着時已經早一步反彈,大型股漲幅尚且合理,不過連帶不少夢想型科技股都由低位回升甚多,市場氣氛比預想中稍好。從樂觀角度出發,美股市底仍屬環球最強,一旦調整完成,會率先反彈,惟在另一方面看,近期熱炒的中小型科技股、Tesla(TSLA),甚至「迷因股」(meme stock)的GameStop(GME)、AMC等「散戶至寶」翻生,側面印證今次買入的資金以散戶為主,而機構資金撤退的趨勢似乎仍然持續。
自俄烏戰事爆發以來,過去數周的投資市場就好像只會談論打仗一事,俄烏開火及和談都已經反覆走了三輪,除了核戰之外,許多災難性的可能都已經被市場消化不少。俄烏局勢仍處於膠着狀態,市場就開始把視線由戰場轉移至對經濟的中長期影響。
經此一役,俄羅斯在政治上可謂被逐出國際舞台,經濟上亦勢必受到歐美各國長時間制裁。俄羅斯日前宣布禁止200多種貨品出口反擊制裁,但亦由此可見在出口方面他們有多絕望。除了作為俄國外滙命脈的天然氣和石油是保持出口外,其他大部分物料,都已經與歐美各國斷絕來往。俄國在內要以行政手段平抑物價,在外大部分出口只能仰賴中國及印度,經貿只可被迫提前「去美元化」。